城市建设学院召开智能建造专业申报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05-06
分享:

       本网讯(通讯员:钟晨)4月30日下午,城市建设学院在301会议室召开智能建造专业申报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顺应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会议由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罗月颖主持,城市建设学院沈小璞院长、汪青副院长(主持工作)、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白志青副院长携相关专业教师代表与来自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庆国丰住宅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讨。

       会议伊始,汪青副院长(主持工作)介绍了学院概况和申报智能建造专业的背景。她指出,随着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建筑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学院依托现有的土木工程省级一流专业以及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BIM协同创新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申报智能建造新专业是大势所趋,希望各位专家能从专业特色凝练和产业需求等不同方面提出宝贵意见。接着由专业负责人蒋亚琼老师详细介绍了智能建造专业申报过程中的的专家意见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等。

       在专家研讨环节,安徽建筑大学教务处处长马巍教授分享了智能建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经验。他建议在传统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基础上,强化计算机编程、大数据分析等跨学科内容的教学;并强调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需要让越来越多学生意识到职业资格证对于未来求职的重要性,在校内积极备考,力求毕业出校门就能直接对接企业需求。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的王波教授分享了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经验与意见。她着重强调了实践教学的关键作用,提出要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前沿技术。同时要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接触真实工程项目,了解行业需求,将理论用于实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学生从校园顺利过渡到职场。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副校长朱兆健强调,土木工程专业不应孤立发展,需与电子、计算机专业加强交叉融合。在课程设置上,可引入电子信息技术用于智能建筑监测,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师资方面,鼓励教师跨学科进修,打造复合型教学团队。教学内容传授要从知识灌输,转向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以契合行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白志青表示,将全力支持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整合学院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跨学科课程。与会教师代表就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安排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初步共识。

       安庆国丰住宅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谢其盛从行业角度深入分析了智能建造领域的人才需求现状。他指出,当前建筑行业在BIM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智慧工地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巨大人才缺口,产业发展处在变革时期,在传统土建工程的基础上发展绿色高端建筑是一大热点趋势。

       最后,沈小璞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学院将充分吸收专家建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继续做好本年度的专业申报工作。智能建造专业的申报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机遇,今后要继续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确保专业建设高质量推进,为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审核:汪青   责任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