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寓教于行——城市建设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多维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28
分享:

       本网讯(通讯员:李硕)为深化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拓展其设计视野、人文素养与服务精神,近日,城市建设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依托导师制,成功组织开展了系列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既有由李硕、詹倩倩老师带队的外出文化研学,也包含了赵文君老师组织的校内迎新服务实践,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文化研学:感悟历史、艺术与地域文化的交融

       活动期间,李硕、詹倩倩老师分别带队,前往合肥市多个重要文化场馆进行实地研学。

       李硕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合肥名人馆、安徽省美术馆与渡江战役纪念馆。他巧妙地将风景园林专业知识贯穿于讲解中,引导同学们观察场馆的建筑空间布局、室内外景观过渡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手法烘托文化主题。在渡江战役纪念馆,李老师重点讲解了纪念性景观的轴线运用、符号象征与场所精神的营造,启发学生思考景观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深层价值。

       詹倩倩老师则带领学生走进安徽省博物馆,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展开教学。她引导同学们关注博物馆如何利用庭院、场景复原等设计元素再现安徽的自然与人文历史,强调理解地域特征是进行特色景观设计的基础,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源泉。

志愿服务:践行责任,于服务中传承专业温情

       本次第二课堂的亮点是将实践范畴延伸至校园服务。早在开学迎新期间,赵文君老师便积极组织其导师制下的高年级学生,投身于迎新志愿服务及一系列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同学们在赵老师的带领下,以饱满的热情协助辅导员和专业老师,为新生提供引导、咨询和帮助,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迎新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项服务性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作与组织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担当与互助精神。赵文君老师表示,这是专业教育的延伸,旨在让高年级学生通过服务践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让新生初入校园即感受到风景园林专业大家庭的温暖与凝聚力,这也是育人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本次系列第二课堂活动是风景园林专业导师制教学的一次成功探索与拓展。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构建了“文化研学”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多维实践模式。学生们既在真实的文化场景中深化了专业认知,也在校园服务中提升了综合素质。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收获了成长,增强了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建设学院将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培养新时代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审核:汪青 责任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