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4月2日14:00
地点:国教院二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范榕
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的景观空间视觉吸引研究以生态网络理论为框架,聚焦“斑块、廊道、基质”的生态要素布局,揭示视觉吸引机制中“自底向上”生理感知与“自顶向下”心理认知的双向交互规律。其核心在于视觉吸引要素的甄别与组合,包括空间尺度与距离、实体景物、色彩及综合要素四类基础维度,通过空间序列的层次化组织形成视觉显著性区域,如绿道中的生境斑块通过植物形态与色彩对比形成焦点,而自然骨架依托水体、地形等动态要素引导视线流动。在感知层面,视觉吸引表现为“无意识转跳—有意识寻找—深度加工—记忆融合”的递进过程,游客在绿道空间中首先被显性要素(如标志性建筑、庆典装饰)吸引,随着时间推移逐步转向隐性要素(如空间质感、文化符号)的感知。研究进一步提出“视觉吸引区域”划分标准,依据眼动实验与深度学习模型量化景观要素的吸引力强度,将绿道空间划分为开敞型、半开敞型和私密型区域,对应不同的视觉资源管理策略。以环太湖绿道为例,验证了“显性—隐性—显隐复合”三性空间载体的协同作用,通过整合生态基底与人工设施,构建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视觉偏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城乡景观资源的视觉质量提升提供了量化评价体系与空间组织范式。该理论体系突破了传统绿道设计的单一功能导向,实现了生态网络构建与人类视觉感知机制的空间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