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发布日期:2013-10-30
分享:

  安徽新华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20102014年) 

  一、专业建设现状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生态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通过评价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用具体的工程、规划和管理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资源,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环境工程已经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2012年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有“环境工程”这一环境类本科专业,它涵盖了“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部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部分)”等相关专业。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加大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投入,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与此同时,我国近年来逐步建立和完善执业工程师制度,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说,取得注册环保工程师、环境评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十分重要,未来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我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有在校生共计143左右。近年来,我专业教研室教师取得了一批教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省级和校级科研课题2项,其中安徽省青年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权威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发表教科研论文数10篇。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较为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建立了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室,并与多家企事业如合肥市环境保护局高新区分局、合肥望塘污水处理厂、安徽国祯环保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实践实训基地。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专业逐步形成了如下办学特色: 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工程特色,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实践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及各种科技竞赛,创新实践活动锻炼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联合,服务地域经济,本专业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产、学、研的发展,并与多家企业如合肥市环境保护局高新区分局、合肥望塘污水处理厂、安徽国祯环保科技公司等校企合作成立了多个实践实训基地,鼓励老师积极申报各类校企合作项目,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

  存在不足: 师资队伍方面,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较少,承担着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任选课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教学工作,教师数量仍显不足,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师资队伍发展规划。 科研方面,目前,本专业科研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科研团队,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没有国家级及省部级高层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只有一些安徽省教育厅,校级等科研项目。此外,缺乏稳定的科研方向、科研经费总量、学术论文数量、学术专著和授权专利数量偏少,学术论文质量不高,三大检索及核心期刊数量不多,学术氛围不浓。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施工和运行单位,注重学生实际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适应我国和安徽省环境保护发展,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学科结构,构建教学、科研、产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包括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为突破口。以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确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环境污染与控制工程、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方向等)。并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科学预测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在理性分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和突破点,通过凝聚与凝结,创新与突破,动态的整合与发展,逐渐使学科瞄准社会需求,满足国家对环境工程建设方面的人才需要,同时在创办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和环境工程相关的其他工科类专业。

  三、专业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以环保行业为依托和支撑,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着力进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特色教材、教学和实践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及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时预测市场需求及学生就业动向,适时调整和修订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不断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及技术能力的拓展,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的完善,不仅仅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学习的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以综合性实践为重点建设内容,优化并完善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提高实训指导水平,通过实习、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毕业时就具备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竞争的能力。树立超前意识,制定重点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编制适应市场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考核评估体系。经过四年的建设,把本专业办成校内的品牌专业,即有一流的专家、一流的教学手段和培养模式以及一流的技能型人才。

  具体目标:构建以培养岗位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导向校企合作教育“3+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课程改革方面,教学中协调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建设方面,近期把《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把《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把《环境学概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在规划期间,进一步加强环境工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在规划期间新增建设1~2门校级精品课程,同时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部分特色教材。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扩展场地及设备的服务功能,增建缺乏的校内实训基地,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按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真正实现营造真实性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规划期内,在省内外稳定的实习及实训基地5个以上。教科研方面力争建设期间,专业教师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3个以上,校级教科研项目5个以上,在国内正式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篇以上。

  四、专业建设措施

  1.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构建以培养岗位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导向校企合作教育“3+x”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阶段在校内学习3年,重点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结构与核心能力;第二个阶段是组织安排学生到生产单位实践,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实现 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校内实训教学均在多功能一体化实训室内进行;其他实习教学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在真实的施工现场环境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结合现场实际进行顶岗实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强化训练。针对学生上岗实习就业技术员项目经理的职业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建立由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组成的教育队伍,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技术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重点做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并完善专兼职教师培养、聘任、考评、奖惩制度。可以引进副教授或教授2人,力争在五年内,建设一支能适应普通本科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1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活动、主持教育教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到国家级专业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评审和技术咨询等活动,扩大专业带头人在省内乃至在全国同类院校和行业中的影响,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和研究的整体水平。

  2骨干教师培养。重点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通过参与重点专业建设、高校和国家级培训基地学习、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和应用技术科研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考取国家注册执业证书、组织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建设、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技术咨询等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及管理水平。

  3中青年教师培养。制定中青年教师长期培养计划,由专人负责实施并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各种级别研究课题研究,定期到生产单位顶岗实践。 

  4行业专家聘用。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制定兼职教师聘任标准、评价指标和奖惩制度;在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聘用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指导顶岗实习、毕业实践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聘用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均具有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以上技术职称。

  3.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建设方面,教学中协调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吸取兄弟院校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臵,理论教学要深入,注意要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一味强调死记硬背,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锻练口才。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在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改进实验课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在规划期间完成教学大纲的重新制订。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大纲,使大纲具有普遍性、先进性和相对稳定性。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邀请有经验的教授进行指导,三年内对现有教学大纲进行完善和修订,根据教学计划来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包括理论创新研究、动手训练、毕业设计等。对各门教学大纲进行上网,使学生够及时了解到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做好预习和复习,做到合理安排学时及教学内容,明确每门功课的任务及内容。课程建设方面,近期把《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把《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把《环境学概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4.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

  教学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具体实施的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学过程的内容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对策,通过计划、招待、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首先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具体地说,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教师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学常规)的总和,它包括教学思想管理、课程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评价与考试管理、教研科研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必须健全、优化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规范、高效地运行。

  其次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经常发表学术见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挑选优秀教师到优秀单位进修、深造,交换先进的授课和管理经验。教师之间经常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优秀示例在全校普及。

  最后搞好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到掌握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针对学科特点及其实际需要添置教学设备。鼓励教师教学多媒体化、保持教学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以致用。

  5.专业特色及优势

  融合学校优势资源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以专业调整为契机, 构建体现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要,并通过对比研究,制订了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提出并完善了注重人才培养个性化与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本科教学计划。以学科建设为依托, 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工程特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实践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及各种科技竞赛,创新实践活动锻炼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联合,服务地域经济,本专业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产、学、研的发展,并与多家企业如合肥市环境保护局高新区分局、合肥望塘污水处理厂、安徽国祯环保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成立了多个实践实训基地,鼓励老师积极申报各类校企合作项目,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团队,通过联合培养、老中青传帮带、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培养教师, 不仅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为该专业学生带来大量的实习实践机会,开阔了其视野,锻炼了动手创造能力,且提供了大量就业平台。

  环境专业在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的理念的基础上,依托学科和学科交叉的优势,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从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变革,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与手段的更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着手,并最终落实到培养学生的效果上。